手机版进入福瑞达社区

百年先锋首页 > 新闻与专题 > 百年先锋

百年先锋┃薛茂荣:奋斗的青春在烈火中永生

发布时间: 2021-05-17 17:52   来源:   浏览次数: 432 


薛茂荣,江苏省泰州人,生于1938年,家里贫苦,没有土地,靠父亲给人家帮工挣得一点微薄的工钱,全家人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。苏北解放后,薛茂荣家像所有的穷苦人一样,翻身当家做了主人。他家分得了三亩地,过上了幸福生活,他也上了学,在学校里刻苦学习。高小毕业后,他回乡当了农民,怀着对共产党的无限感激之情,投身到集体化道路的建设中。几年下来,他成为深耕细作、兴修水利的能手,是劳动积极分子,还当了互助组会计。此时的薛茂荣,身高一米七七,身强力壮,膀大腰圆,田间地头的农活样样精通。

努力奋斗、辛勤耕耘,薛茂荣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。1958年3月,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入党后,他更加努力工作,全身心扑在农业生产中。真是好事连连,当年冬天,他报名应征获得批准,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。薛茂荣的父亲薛宏桃在解放战争时是支前民工,曾经推着小车、挑着担子给部队送军粮军鞋,将支前物资送到长江北岸边,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。薛宏桃支持儿子从军报国,希望他在部队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1959年元旦过后,薛茂荣带着父老乡亲的嘱托,来到了驻福建的陆军某野战师当兵。薛茂荣所在的师,其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某师,1949年1月于苏北涟水县李庄组建;同年3月,人民解放军实行统一编制,该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;随后,参加了渡江、淞沪、福州等战役及平潭岛、金门岛战斗。该师长期驻扎在福建海防前线,参加了“八二三”炮击金门的战斗,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雄师劲旅。

薛茂荣这批一千名新兵从泰州启程,到镇江登上军列,一路向东南方向奔驰。薛茂荣一路上做好事,帮助战友们。与薛茂荣一同入伍的秦承俊六十多年后还清楚地记得:“一到新兵集中点,大伙对薛茂荣就有不同感觉——他勤快、助人为乐、抢着做事,体现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。”

到达福州后,新兵们乘汽车到部队驻地,要翻山越岭。在平原长大的人,第一次坐着汽车在大山里兜圈子,晕车的人多,薛茂荣就一个一个照顾。其中一位战友头枕在他大腿上,在一个急转弯的时候,忍不住吐了。他身上被弄脏了,却毫无怨言,用憨厚的笑容化解了这一尴尬的场面。这真是大海一样的胸怀,宽广无际。

新兵团训练时,薛茂荣发现不少战友想家,情绪低落,于是他向连首长建议:组织文化高、口才好的战友给大家讲革命故事,提振士气。连首长采纳了他的建议,故事会一场接着一场,新战士的面貌焕然一新。由此,薛茂荣进入大伙的视野,也使部队首长对这位党员新兵刮目相看。

1959年2月10日,大年初三那天,分派到师直属炮兵指挥连的薛茂荣、秦承俊、张凤贵、卫正刚等十名新兵登上了小嶝岛,正式编入战斗连队。薛茂荣被分在无线电排七一电台班,担任发报员。

炮兵指挥连无线电排,在政治素质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,因为不论平时训练,还是在战场上执行任务,无线电台一打开,就能了解到敌方的情况,但是稍有不慎,也会暴露我军的内情。连长卢建美拍板:薛茂荣文化虽然低一点,但他是党员,相信他能胜任。果然,薛茂荣不负众望,学习业务非常刻苦。在接受拉丁字母及拼音的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,他除了平时认真学习外,晚上熄灯后还打开手电在被窝里学习。为了熟背发报密码,他反复练习,很快就熟练操作发报机,成绩突出,多次受到连队表彰。他还对连首长保证,“体力活不要大家担心,我包了”。一部电台有四十多斤重,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野营拉练、紧急集合,他都是抢着背,负重行军,都是跑在第一个。

那时候,正是炮击金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,地理位置特殊、战略地位重要的大嶝岛、小嶝岛、角屿岛有着“英雄三岛”的美名。薛茂荣在艰苦的战斗中不断成长进步,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。登岛一个月后,他在炮火硝烟中如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。

驻岛部队的生活用水都是到村里的水井去挑,薛茂荣一有空闲就去挑水,把炊事班的大水缸存得满满的,还经常为岛上村民做好事。炊事班用柴火,都是战士们在岛上捡干柴,薛茂荣就捡来炮战时打断的树木,给炊事班当柴火烧。各班上山砍来的柴都堆在炊事班,得花大工夫劈柴。薛茂荣看在眼里记在心中,又把炊事班劈柴火的活全包了。他对炊事班长说:“准备好大斧子,我抽空来劈柴。”他只要用上半天功夫,熟练地挥动大斧子劈好柴,再堆放整齐,一次忙碌下来足够炊事班烧半个月。

卫正刚参军前就认识薛茂荣,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,往事历历在目:“在参加支援驻地修建水库的劳动中,别人挑一担两只筐子,薛茂荣一人挑四只筐,出大力流大汗,多次受到表扬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他的带领下,大伙都超额完成了任务。”

短短两年时间,薛茂荣由战士升任副班长、班长、副排长兼班长,从列兵、下等兵、上等兵到下士、中士,再到上士,脚踏实地走过军旅生涯的每一步。他所带的七一电台班是全连的标兵班、“四好”班,他本人也获得了无数荣誉。连队的晚点名集合,他是获得表扬最多的人。

1960年,我国部分省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,部队奉命对口扶持。为此,连队加大了副业生产的力度,把每个人每天节省下来的菜金攒起来,寄给受灾地区的群众。薛茂荣带领的七一电台班,又是全连的模范班。

时任一排副排长的张凤贵临时被调往伙房,负责改善伙食及统计全连各班排副业收成情况。张凤贵谈到薛茂荣,谈到薛茂荣所在的班、排,翘起了大拇指,大加赞赏:“搞副业生产,薛茂荣是一把好手,七一电台班,无线电排(三排)是全连的榜样。无论是数量、还是质量都是全连第一,蔬菜的种类也最多,有萝卜、韭菜、包菜、花菜、土豆……”

1961年春节过后,师直属分队各连、营在师副参谋长戴洪道亲自指挥下,开赴离驻地三十里的山区垦殖开荒,种植红薯做口粮,官兵们则把每人每月节省的两斤大米送往受灾省份。

3月17日下午,薛茂荣受命带领四名战士步行回原驻地去挑粮食。第二天一早,天蒙蒙亮,他们顾不上吃早饭,每人挑着120斤大米返回了。他们走小路、爬山坡,走了三十里路,大约九、十点钟的样子,汗流浃背地到了开荒的营地。薛茂荣一看营地冷冷清清,“人都去哪里了?”留守的人说:“西边山上着火,大伙都去救火了,刚走不到十分钟。”薛茂荣往西边一看,浓烟滚滚,“不得了出事了,”他大声对那四位战士说道,“赶紧拿上工具去救火!”

薛茂荣火急火燎地赶到着火的现场一看,师直属队的好几百号人都在奋力扑火。他细心观察着,只见火借风势、风助火威,一阵火卷来,救火的人若是躲避不及,就会被卷在火海中。山上地势险要,不少地方是70度陡坡,人一旦滑倒,想不往下滚都难。他主动把连里的几个班长叫到一块,一再提醒:救火要勇敢,但也要注意自身安全。各班要把战士拢在一起,火来了,一起上,勇敢扑火。发现危险时,大家要齐心协力,相互团结确保安全。

薛茂荣所带领的七一电台班,正在风口处,又是火情最严重的地方,他在那里指挥得有条不紊。

傍晚时分,风力逐渐减弱,火势也没有那么凶猛了,官兵们齐心协力再一次突击灭火,至天黑时,总算把燃烧了近十个小时的山火扑灭了。在清点人员的时候,单单不见薛茂荣的踪影,大伙的心悬了起来。黑夜里,寻找他的人发现了一个钱包,里面有薛茂荣的半身戎装照片……

原来,薛茂荣由于在救火时体力透支过度,加上一天一粒米水未进,不幸在一股熊熊烈火的猛扑下,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年仅23岁。

时任二排副排长的秦承俊痛心地回忆道:“薛茂荣牺牲前约半个小时,还把我、一排副排长张凤贵喊到一起,提醒我俩要注意,风大火猛,稍不小心,就会出事。当时,我们都表示一定注意。在危急时刻,他关心的是别人,却把自己的安全置之度外。”

薛茂荣牺牲后,师副参谋长戴洪道主持了他的追悼大会,上级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,并号召全师官兵学习他的奉献精神。

有的人死了,却活在了人们的心中,薛茂荣就是这样一个人。胡庆龙谈起薛茂荣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他清晰地记得,自己在一次回家探亲的火车上与薛茂荣相识,两人都被车厢里的乘客选为义务服务员,一聊天,是同乡战友,都回老家探亲。一路上看到薛茂荣尽是做好事,在火车上帮人端茶倒水,拿行李,搀扶体弱者、老人、孕妇上下车,忙得不亦乐乎。从上海去镇江的轮船上,薛茂荣又去餐厅帮助打扫卫生,清理残羹剩饭,还搀扶老人下船。几个月后的一天,胡庆龙在福州军区党委机关报《解放前线》上看到薛茂荣救火英勇牺牲的报道,极为震惊,十分悲痛。

老兵蔡文金如今年事已高,视力模糊、腿脚行动不便,但是,一听到薛茂荣的名字,激动万分,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薛茂荣的故事:“他入伍就分在我所在的七一电台班,我们在一个班朝夕相处了三年。他军政素质全面,以身作则,重活、累活、脏活抢着干,是我的好战友、好班长。薛茂荣是一位雷锋式的好战士……”

薛茂荣奋斗的青春,定格在了23岁。他的生命虽然短暂,却是辉煌的,他在熊熊的烈火中永生!

(作者:杨勤良)





经营许可证:370000001802 鲁ICP备11018970号版权所有: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

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885号